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聚焦“一带一路”】中交集团蒙内铁路:海外项目管理经验尤为重要

2016-12-21 来源: 86Links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企业,有近60年的海外发展历史。蒙内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桥头堡,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EPC合同规定2年)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项目的建设全方位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国门。
【聚焦“一带一路”】中交集团蒙内铁路:海外项目管理经验尤为重要

 (编辑  苏成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企业,有近60年的海外发展历史。蒙内铁路,是“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桥头堡,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EPC合同规定2年)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该项目创新了海外大型项目运作模式,拓展了项目实施的新思路,积累了多个方面的海外项目管理经验。

 

一、项目背景

 

蒙内标轨铁路项目(简称“蒙内铁路”),位于肯尼亚境内,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是东非铁路网的第一段。项目主线全长471.65km,合同金额38.04亿美元。起点为蒙巴萨,是非洲最大的港口之一。终点为内罗毕,它是肯尼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非洲重要的交通枢纽。蒙内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桥头堡,是中肯乃至中非合作的标志性、突破性、示范性项目,不仅是新时期中非的“友谊之路”,还是中非“合作共赢之路”、“繁荣发展之路”、“生态环保之路”。

 

蒙内铁路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EPC合同规定2年)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项目的建设全方位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国门。建成后,铁路将承担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和南苏丹等6国的货物运输任务,促进东非现代化铁路网的形成和东非地区经济发展,为东非一体化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蒙内铁路建设期间,将推动肯尼亚国家GDP增长1.5%,通车后,将降低40%的物流成本。


二、成功经验:多方面海外项目管理经验

 

建设伊始,项目组围绕铺轨、联调联试、运营三条主线组织实施项目,创新了海外大型项目运作模式,拓展了项目实施的新思路,积累了多个方面的海外项目管理经验。

 

(一)周密开展安全、质量、环保管理。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建立总经理部-分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细化安全责任,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促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行以技术工艺保证安全的理念,强化工艺本质安全;遵照肯尼亚职业健康法要求,不断加强现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明确质量管理三层级,即总经理部和分指挥部监督抽查、项目经理部自查自控和监理联合体签认管控;严控工序质量,明确每一道工序基本程序和作业标准,实现可追溯;强化验收工作,以每一道工序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全线混凝土拌合站运行情况与重点隐蔽工程施工情况,实现质量全过程管控。

 

在环水保管理工作方面,严格遵守肯尼亚环保相关法律要求,与当地环评公司签订了咨询服务协议,与当地环保组织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全线环水保管理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水保措施,注重野生动物保护,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高效实现目标管理和成本控制。

 

通过签订分包合同将项目实施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标段,通过监控分解目标的执行情况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同时确定了主要监控目标,即工期目标、工程量目标和质量安全环保目标。

 

通过制定预算考核制度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执行资金计划审批制度,建立“集中管理、计划控制、授权审批、封闭运行”的资金管理模式。

 

在成本控制方面,项目以总经理部的标后预算为基础,将成本控制目标分成三级,即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和红线成本。

 

由于财务科目归集方式与标后预算存在差异,很难协调一致,且财务入账存在延时,不能准确核算当期成本,因此成本管理采取过程控制、期末考核的方式,成本考核情况计入项目的最终综合考评,通过奖惩机制来提高各项目部对成本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

 

按照我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要求,基于蒙内铁路建设呈现出“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的显著特点,项目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标准化管理经验积累的重要工作,建立起覆盖全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项目已铺设了覆盖全线长达500km的大临网络系统。结合国内铁路项目信息化硬件设计的主流标准,蒙内铁路信息化设施先后建成信息系统机房、信息化监控中心、视频会议室、监控摄像头、搅拌站监控系统等信息化中枢设施,本着“经济适用、节约投资、永临结合”的硬件建设原则购置了一系列承载信息系统软件的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等核心设备,保障蒙内项目数据储存和正常运行。项目引入了国内主流的铁路建设领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办公管理方面,采用了铁路总公司OA系统,实现了与国铁管理模式的对接;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充分吸纳国铁建设项目管理经验,自主研发了适用于项目的、以工程EPS结构为主线的、可复制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项系统软件。

 

()实现财务共享管理。

 

项目实施财务共享管理,为提升财务集中管控力度,加速推进财务共享建设,克服多层管理带来的财务管控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经营结果不清晰等管理难题,采取财务转型变革。

 

蒙内项目总经理部围绕共享中心运营机构搭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共享信息系统建设三条主线,顺利完成了财务共享中心搭建和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稳步推进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在资金管理方面,实施了“集中管理、计划控制、授权审批、封闭运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在税务管理方面,以依法纳税、合理避税为总原则,确立外账核算模式,明确外账税务责任,落实税务筹划方案,开展外账核算工作;在风险管理方面,实施了合规经营联系人和合规经营承诺制度,确保蒙内项目守法合规经营;在现场财务管理方面,按照重心转移、业务前移、进驻现场、靠前管控的思路不断加强项目现场的财务管控。

 

通过实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蒙内铁路项目的集中管控力、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有效加强,税务风险进一步降低,经营结果更加清晰明了,财务转型的目标真正实现。

 

()集中开展物资设备采购管理。

 

在资产管理方面,项目根据集采设备采购原则,确定了11大类20种设备采用集中采购,同时制定了集采设备的“四统一分”的采购、发运模式,即统一招标、分别签署、统一付款、统一运输、统一清关。

 

目前,项目集采设备共计1450台套,设备原值达1.36亿美元,涉及国内13家供应商,其中国产设备台数约占80%,带动了国产设备集体走出国门。多单位合作的超大型项目的设备集采模式在蒙内铁路项目成功运用,为项目节省约了采购成本,实现了以规模优势达到价值优势的目标。同时带动了山推、三一、陕汽等7家国内大型设备厂商设备走出来,设备厂家依托蒙内项目集采设备进场在肯尼亚或者东非区域设点扎根,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通过售后及配件前移,提供项目技术支持,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蒙内铁路共有13家设备供应商在项目前场建立了16家寄售配件库,并派出人员进行现场服务,带动厂家配件出口,截至到目前累计进场配件约1000万美元。各集采设备厂家通过项目现场驻派服务人员,掌握设备在非洲工地使用中特点,提高了人员技术水平,锻炼出了一批全面优秀的售后服务人员,为设备制造商从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培养了服务团队。

 

()积极开展属地化建设。

 

项目从初期就把当地雇员管理作为重点,目前项目在职当地雇员20,162人,直接雇佣人员达到28,419人,间接雇佣人员如当地分包商、运输商等已达到13,217人,截至目前,已为肯尼亚当地创造了超4万个工作岗位。

 

项目深入开展当地雇员培训工作,整体的培训规划,积极开展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当地雇员进行技术培训,发挥中方管理人员的技术优势,组织中方人员培训当地雇员、过与当地专业培训机构合作,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已于2016上半年选拔优秀当地雇员20名到中国进行培训学习。二是对铁路运营期间所需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肯尼亚培养铁路运营技术人员。项目与西南交大及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RTI)联合开展了第一期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启动。一期培训班设置运输专业、机车专业、通信专业,10名中国教师对105名当地学员进行教学。此次培训是公司首次在海外联合中国高校与当地学校共同开展的培训,也是项目为运营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所做的积极尝试。三是帮助肯尼亚高校创建铁路工程专业,为当地培养铁路高层次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前期推动,西南交通大学已表示会积极参与肯雅塔大学的合作培养高层次铁道人才项目。

 

加强中外方人员管理。项目积极维护与工会的合作关系,重视与当地政府、议员、地主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维护,加大对当地雇员管理的检查力度,加强当地雇员工伤保险管理,为当地雇员提供更加安全的通勤车辆,按照规定为当地雇员缴纳各项费用。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当地雇员罢工问题得到明显好转,当地雇员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同时,项目严抓中方人员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九不准》的落实,稳步推进中方人员工作证办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人员回国管理。

 

()积极开展公共关系维护。

 

积极探索更为全面和专业的公共策略,与肯尼亚政府高层对接,保持与各级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推动征地和外联事务。加强开展外宣工作,组织和协助开展了来自我国新华社、央视、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和肯尼亚当地媒体KTNCitizen TV等十几次媒体采访活动,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地对蒙内铁路项目的建设进展进行了深入报道。针对今年发生的涉及动物保护几起不实报道,第一时间应对媒体问询、利用媒体规则及时发布澄清信息。积极高效应对处理法律纠纷,依法维护蒙内铁路项目的合法权益。

 

()多方联合创新公共安全管理。

 

项目面临众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为保障整体公共安全,项目以“多方联合、共保安全”为理念,通过一种新颖的“三级四层”管理模式,在聘用肯尼亚政府武装力量及当地保安的基础上,商业引进国内专业安保公司德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多方共同打造专属蒙内铁路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项目全线共有德威安保人员48名;警察总数1064人,当地保安1556人;全线专业安保力量总数为2668人。全线45处营地、料场及炸药库,昼夜均有专业安保人员及当地安保力量巡查,实现了安保全覆盖。

 

根据安保服务的协议内容,德威安保人员负责对当地安保力量进行直接管理;发现并及时处理偷盗、阻工、罢工等事件;组织中方人员、当地保安和警察队伍开展各类公共安全培训和演练;制定、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定、方案和预案;收集项目周边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情报信息;通过各类检查发现安全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组织武装警察对财务人员取款、工作组检查、领导视察等进行安保护卫等。

 

由于德威安保人员的专职性和专业性,项目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完善,财物偷盗现象逐渐下降,阻工、罢工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中方人员整体公共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且截至目前未发生危及中方人员生命的公共安全事件,为项目减少了大量可能因财产丢失或人员伤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其他间接损失。

 

在此之外,项目还积极建立公共安全情报搜集和发布机制,基于与使馆、肯尼亚警察总部、肯尼亚中央情报局、华人华侨联合会等机构建立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情报共享机制,定期发布肯尼亚及周边国家公共安全快讯。

 

()推动构建海外大党建格局,开展项目文化建设。

 

蒙内铁路项目指挥部党工委是中交集团党委第一个在海外成立的特大型项目党组织,是对中央企业境外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尝试。项目党工委自成立以来,在中交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集团党委工作部和海外事业部党委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务实、特色、融合、创新”的总体要求,结合蒙内铁路项目实际情况,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工团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

 

项目党组织继续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发挥两个作用、遵循三个原则”的党建工作理念,围绕项目建设,开展与落实“两学一做”活动,开展“百日劳动竞赛”、中肯员工技能比武等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生产建设中的先进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开展这些学习教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项目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同时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2.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夯实项目组织建设

 

项目党组织倡导建设劳动型、学习型、服务型工会组织,依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原则来建设共青团组织,引导团结广大群众和青年。“七一”期间,项目党组织还开展了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

 

3.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坚持履行社会责任

 

项目继续坚持“责任引领、奉献至上、诚信基础、创新动力”的核心文化理念,全面开展内外宣传工作。截止20166月份,累计收集信息稿件3403篇,在项目内网发布2249篇,及时报道重要施工节点及重大活动。定期出版蒙内项目简报,目前已发布23期,还筹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项目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工作,从安全、质量、环保、员工关怀、当地元素、社区服务这六大方面,秉着“合作共赢、绿色环保、百年工程”的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进行全方位社会责任管理。2016年初,项目编撰完成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并在内罗毕成功举行报告发布会,受到了项目各利益相关方及肯尼亚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来源:中交集团。作者:中交集团)

 


作者:86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