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行业声音】中国铁路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简析

2016-12-21 来源: 86Links

铁路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本地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铁路行业对外投资受系统性风险的威胁相对较大。其中,非市场风险对我国铁路企业海外投资的威胁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铁路企业的足够重视。为了全面考察中国铁路产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铁路产业对外投资的经验教训和东道国实际情况,本文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政策风险、文化风险、财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征收与国有化风险及竞争风险等八个方面展开分析。
【行业声音】中国铁路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简析

(编辑 苏成美)自1967年援建坦赞铁路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铁路“走出去”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2015年中国铁路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对铁路走出去部署的引导下,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大力推动铁路“走出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虽然在中国政府的牵头下国内企业与一些东道国政府就铁路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但目前中国企业在铁路领域的海外直接投资还比较少。《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4)》显示,在201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序的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名单中,铁路行业企业仅有三家。

 

铁路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本地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铁路行业对外投资受系统性风险的威胁相对较大。其中,非市场风险对我国铁路企业海外投资的威胁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铁路企业的足够重视。为了全面考察中国铁路产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铁路产业对外投资的经验教训和东道国实际情况,我们将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政策风险、文化风险、财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征收与国有化风险及竞争风险等八个方面展开分析。

 

1.政治风险

 

舆论风险。在中国高铁对外投资过程中,当地民众对中国高铁的反映、当地媒体和利益集团的声音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经济渗透说中国高铁威胁论等不利于中国铁路对外投资的言论经西方媒体放大,对东道国政府和民众接纳中方投资的态度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东道国国内的一些反对派政府也以此向政府当局施压。

 

地缘政治风险。近些年来,中国的崛起使其他国家格外警惕,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些沿线国家,出于关切自身国家安全、资源保护、企业利益等因素的考虑,显现出对中国发展战略的疑虑,甚至产生敌意,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剧增。对于中国在他们国家的投资,以经济安全为借口进行政治干预 

 

2.法律政策风险

 

劳工及环保法律风险。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劳工问题极易引起法律风险,并给海外投资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于劳动力本地化水平较高的海外铁路投资而言,该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劳工的合法权益均给予了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保护;二是工会组织对劳工权益的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许多国家对外国劳工输入具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与劳工问题相似,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引致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

 

法律不健全、执法不公和法律不对称风险。法律不健全风险是指东道国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外商投资的法律规范。特别是发生问题时,东道国随意处置,并使投资方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执法不公的风险,是指东道国因政治或文化偏见或其他因素,对外商投资执法上实行歧视。法律不对称风险在对外投资中最为常见,不同国家由于国情、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制定的有关外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国际法、国际惯例,与投资者母国的法律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冲突。

 

3.文化风险

 

劳动力素质和社会风俗差异导致中国铁路投资面临不确定性。许多东道国为了缓减国内就业压力,要求外资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当地工人,这给中国铁路投资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首先,由于中国中高技术人员与东道国工人在语言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双方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进而对施工效率和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其次,部分东道国工人的施工技术与中国施工人员存在一定差距,这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最后,东道国文化和工作习惯也会对中国铁路投资带来障碍。

 

区域内文明冲突剧烈和国内矛盾突出的风险。中国铁路行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大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一带一路沿线跨越东西方多个文明交汇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矛盾突出,不同民族种族冲突剧烈,区域内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一旦宗教、文化和社会冲突难以有效控制和处理,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进而给外国投资带来损失。 

 

4.经济风险

 

通常而言,铁路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的特点。东道国往往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修建铁路,通常要求承建国能够自己融资或带资来修建铁路项目。如果中国铁路企业走出去均采用提供融资或带资的方式,显然会对中国铁路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进而会影响铁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如果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或建设经营拥有转让(BOOT)等方式来承建海外铁路项目,其最终收益状况就将取决于项目建成后东道国经济增长情况。

 

5.财务风险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风险点多,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因此可能面临资金断裂及汇率变动引发的财务风险,从而给海外投资的中国铁路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6.知识产权风险

 

出口技术装备侵犯他国专利权。初期,由于我国的部分铁路技术装备设计是建立在国外技术基础上,如果更新改造或自主创新不够全面,很可能与外国现有专利出现相似或重合问题,如此,我国出口铁路技术装备很可能会侵犯他国专利权而遭到起诉。 

 

自主知识产权遭受他国侵犯。由于我国铁路走出去相对较晚,铁路产业的许多技术专利并未在海外市场申请保护,这导致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很容易被他国模仿或者知识产权被抢先申请,最终使我国铁路产业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失。

 

7.征收与国有化风险

 

征收和国有化是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监管的两种管制措施,尽管对外投资国与东道国有关征收和国有化措施的实施条件在双边投资条约中进行了具体规定,但如果所征收或国有化的国外投资项目满足公共利益目的、非歧视、遵循国内法律程序和给予补偿等四个条件,那么,东道国可以对外国投资实施征收或国有化。尤其对于铁路项目而言,其公共性和外部性相对较强,所面临的间接征收和国有化风险更大。

 

8.竞争风险

 

作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后起之秀,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着来自日本、法国和德国的激烈竞争。作为全球最早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日本高铁拥有成熟的商业运营经验和高安全标准。法国TGV高铁主要在速度方面占据优势,德国在ICE高铁技术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高铁技术具有低成本、集成性好和适应性强等优势。由于各国的高铁技术各有优势,因而国际高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作者:86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