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园

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园

15.0万元/亩
土地挂牌价格(以实际政策为准)
160km²
占地面积
市县级
级别
邮政编码:538002
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石油化工,综合,轻工业,其他,机械工业
园区电话:400-618-9895
视频客服
留言
政务大厅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介绍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15.0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15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1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10 ~ ?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1550 ~ ?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25 ~ ?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5500 ~ ? 元/㎡

园区介绍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160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770-26330069
园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大道西50米
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石油化工,综合,轻工业,其他,机械工业

经营成本

水价:2.1 元/m³商业用电:0.82 元/度
大工业用电:0.63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0.63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63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63 元/度
天然气:3.22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1.3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1680 元/月普通工人:2780 元/月
土地使用税: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一般规定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为0.50~10.00元;中等城市为0.40~8.00元;小城市为0.30~6.00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0~4.00元)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离防城港货运站13.2公里高铁距离:距离防城港站12.7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防城港15.7公里机场距离:本市无机场
区位介绍: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连,是中国唯一一个与东盟陆海相通的城市。 防城港市地处东经107°28´~ 108°36´,北纬20°36´~ 22°22´,居北回归线以南。东邻钦州市,南临北部湾,其辖区的东兴市(县级市)与越南的广宁省接壤。西与宁明县为界,北接扶绥县,东北连南宁市邕宁区,大陆海岸线584公里,边境线200多公里。
公路运输: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直达港口,与西南出海大通道相连,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也经过防城港市上思境内。2013年12月,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开始投入试运营,广西对接东盟又添新的大通道,该高速公路与钦防高速公路对接延伸,联通了泛珠三角路网,成为广西南下出关捷径。
铁路运输:境内有南防铁路,铁路经南防线、钦北线、黎钦线、南昆铁路、湘桂铁路等与全国铁路相联。此外,广西沿海城际高铁即南(宁)钦(州)铁路、钦(州)北(海)铁路及钦(州)防(城港)铁路,正线全长约262Km,国家 I 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50Km/H,使北部湾四市(南北钦防)进入一小时经济圈。2013年12月30日南宁至防城港高铁开通,全程1小时15分钟。 南宁至防城港间首发动车为D8251次列车。
本市住房均价:600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餐厅、图书馆、网吧、银行ATM、菜场、健身房、汽车维修、宠物店、家政服务、快递点、理发店、酒吧、咖啡馆、公交站一应俱全
居住环境:区内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绿化率较高,交通便捷,物业服务周到。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超市:1.欢乐购超市(光坡店) 2.光坡好又来超市
商业环境:水、陆、空、地交通网络非常发达,具有独特的交通、物流、资金、人才、信息和市场等区位优势。
百货商场:1.欢乐购超市(光坡店) 2.光坡好又来超市
酒店商务:1.百合长城大酒店 2.祥和商务宾馆
休闲娱乐:1.白浪滩 2.西湾旅游景区 3.红沙群岛 4.蝴蝶岛 5.簕山古渔村 6.桃花湖
医疗:1.光坡卫生院 2.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总院)
教育:1.光坡中学 2.东风小学 3.光坡中心小学 4.光坡镇爱心树幼儿园 5.中间坪村小学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政府
保险

学校介绍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3] 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4-5] 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于国立广西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6] 截至2017年10月,广西大学占地面积4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6.23亿元,下设27个学院, 开办98个本科专业,52个学科硕士点,17个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在校学生8万余人。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确定为2013-2018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该校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 据2017年2月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有东环、柳石和柳东(规划建设中)3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700亩;设20个二级学院,拥有4个附属医院,开设有7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5000余人
桂林理工大学 [1]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简称“桂工 [1] ”,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2] 入选研究生、本科生两个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3-5] 学校创建于1956年,源于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是原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直属高校,学校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7月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为现名。 [5] 截至2017年9月,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多亩;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75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22个区内一本招生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类别有11个专业领域)
广西医科大学(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具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为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 [1] 、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2]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49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3]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7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书刊123.11万册;设有25个学院(含9个非直属临床医学院),2个教学部,40个研究室、所、中心,开办本科专业22个;有专任教师1586名,其中正高职称479名,副高职称506名;有全日制在校生20461人,其中其中本科生9531人,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899人,博士研究生279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7人,留学生(含汉语进修生)687人,专科生6651人。
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1] 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2-4] 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 [5-7] 学校建于1932年,时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36年并入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1942年更名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中央教育部。1946年迁址南宁,1947年改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并迁回桂林。1953年原广西大学停办,以其文教学院、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8] 截至2016年9月,从学校走出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国内目前接受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创办于1952 年,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思湖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十二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1亩,校园建筑面积68520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372万元,图书馆藏书165.58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53622种,中文、外文现刊926种,电子图书519.68万册。设有26个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1] ,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7个,有教职工2104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正高职称197人,副高职称31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9707人,其中研究生1570人,本科生15864人,专科生733人,预科生306人,留学生12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涵盖壮、汉、苗、瑶、侗等53个民族。 [2]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凝炼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3] 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4-5] 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于国立广西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6] 截至2017年10月,广西大学占地面积4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6.23亿元,下设27个学院, 开办98个本科专业,52个学科硕士点,17个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在校学生8万余人。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确定为2013-2018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该校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 据2017年2月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有东环、柳石和柳东(规划建设中)3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700亩;设20个二级学院,拥有4个附属医院,开设有7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5000余人
桂林理工大学 [1]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简称“桂工 [1] ”,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2] 入选研究生、本科生两个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3-5] 学校创建于1956年,源于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是原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直属高校,学校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7月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为现名。 [5] 截至2017年9月,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多亩;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75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22个区内一本招生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类别有11个专业领域)
广西医科大学(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具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为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 [1] 、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2]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49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3]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7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书刊123.11万册;设有25个学院(含9个非直属临床医学院),2个教学部,40个研究室、所、中心,开办本科专业22个;有专任教师1586名,其中正高职称479名,副高职称506名;有全日制在校生20461人,其中其中本科生9531人,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899人,博士研究生279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7人,留学生(含汉语进修生)687人,专科生6651人。
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1] 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2-4] 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 [5-7] 学校建于1932年,时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36年并入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1942年更名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中央教育部。1946年迁址南宁,1947年改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并迁回桂林。1953年原广西大学停办,以其文教学院、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8] 截至2016年9月,从学校走出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国内目前接受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创办于1952 年,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思湖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十二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1亩,校园建筑面积68520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372万元,图书馆藏书165.58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53622种,中文、外文现刊926种,电子图书519.68万册。设有26个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1] ,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7个,有教职工2104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正高职称197人,副高职称31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9707人,其中研究生1570人,本科生15864人,专科生733人,预科生306人,留学生12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涵盖壮、汉、苗、瑶、侗等53个民族。 [2]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凝炼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暂无规划信息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