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园区面积:200 平方公里
园区电话:0710-3310528
主导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其他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载体
  • 园区介绍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13.6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30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25.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10 ~ 20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2000 ~ 30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80 ~ 110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8500 ~ 12000 元/㎡

园区介绍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三维纲要”,坚持谋划长远,以“占全市1/3以上比重”的标尺谋划“十三五”发展,力争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晋级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加快打造汉江流域创新示范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科技新城,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高端人才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产城融合样板区。
(二) 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与总量并重,效率与速度并取,经济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推进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产业布局、统一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一科技统计口径,构建与“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和产业基础。
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线。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作为紧迫任务和战略举措,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推动民生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动生态转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新发展路径,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为引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高先行先试改革成果,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和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命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细节取胜,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高新区新时期城市发展打下深刻的绿色印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坚持“六民要旨”,牢牢抓住“民生GDP”,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新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推进产、城、人协调共进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深入实施惠民利民工程,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和谐共享的生产生活环境。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200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710-3310528
园区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东风汽车大道15号
主导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其他

经营成本

水价:2.45 元/m³商业用电:0.87 元/度
大工业用电:0.5848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0.925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3083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6167 元/度
天然气:2.794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0.8 元/吨
蒸汽:蒸汽价格:210.0 元/m³
最低工资标准:1380.0 元/月普通工人:25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 -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襄阳火车站 6.9km高铁距离:襄阳东站 3.9km
港口距离:汉江余家湖港口 24km机场距离:襄阳刘集机场 10.8km
区位介绍:“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是襄阳高新区立体交通网络的真实写照。 穿境而过的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属三级航道,可实现江海联运
公路运输:襄阳高新区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重要结点,处于国家骨干高速公路二广线(二连浩特——广州)、福银线(福州——银川)的中心地带,南与沪蓉高速相连,东与京珠高速相通, 316和207两条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实现了湖北省内“1-3小时交通圈”
铁路运输:襄阳是全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枢纽之一,拥有属于全国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的襄北铁路编组站;焦枝、汉渝、汉丹复线交汇襄阳,规划实施中的北京--昆明、西安--武汉二条高铁在襄阳联接,贯穿东西南北。
本市住房均价:6286.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市内交通物流发达,商贸繁荣,三产兴旺。医院、学校、娱乐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
居住环境: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襄阳城市环境整治定量考核连续3年进入全国城市前列。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91天,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达到国家标准
超市:沃尔玛、武商量贩、中百仓储
商业环境:娱乐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
百货商场:民发世界城
酒店商务:恒大、万达、民发、锦绣等高、中、低档写字楼
休闲娱乐:古隆中
医疗:襄阳市东风人民医院、襄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教育:襄阳四中、襄阳五中、东风中学-小学部

发展规划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三维纲要”,坚持谋划长远,以“占全市1/3以上比重”的标尺谋划“十三五”发展,力争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晋级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加快打造汉江流域创新示范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科技新城,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高端人才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产城融合样板区。 (二) 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与总量并重,效率与速度并取,经济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推进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产业布局、统一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一科技统计口径,构建与“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和产业基础。 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线。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作为紧迫任务和战略举措,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推动民生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动生态转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新发展路径,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为引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高先行先试改革成果,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和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命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细节取胜,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高新区新时期城市发展打下深刻的绿色印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坚持“六民要旨”,牢牢抓住“民生GDP”,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新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推进产、城、人协调共进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深入实施惠民利民工程,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和谐共享的生产生活环境。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暂无第三方数据

学校介绍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三维纲要”,坚持谋划长远,以“占全市1/3以上比重”的标尺谋划“十三五”发展,力争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晋级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加快打造汉江流域创新示范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科技新城,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高端人才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产城融合样板区。 (二) 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与总量并重,效率与速度并取,经济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推进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产业布局、统一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一科技统计口径,构建与“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和产业基础。 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线。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作为紧迫任务和战略举措,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推动民生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动生态转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新发展路径,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为引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高先行先试改革成果,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和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命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细节取胜,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高新区新时期城市发展打下深刻的绿色印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坚持“六民要旨”,牢牢抓住“民生GDP”,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新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推进产、城、人协调共进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深入实施惠民利民工程,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和谐共享的生产生活环境。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